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是新時代高校辦學的首要任務和政治責任🌩。高校應聚力協同、夯實基礎、強化保障,不斷提升“大思政課”體系建設和鑄魂育人成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
聚力協同:“大思政課”體系完善的邏輯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事3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應調動一切育人主體👱🏼、發掘一切育人資源、形成強大育人合力。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高校應匯聚更加開放多元的“大思政課”資源,形成全域融通的“大思政課”合力🩻、構建協同一體的“大思政課”機製🧎🏻♀️➡️。
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課堂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既要承擔思政課程這一在落實立德樹人任務中發揮引領作用的關鍵課程,又要強化全體專業課教師的育人責任🧱,發揮好課程思政作用。兩者互為關聯🎋,同頻共振,形成協同效應🥵。
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促互進💴。高校的教育管理特點和大學生成長規律告訴我們🫳🏽,與接受“第一課堂”的專業學習相比🙎🏻♀️,各類學術科技活動👭、社團活動、創新創業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第二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對大學生的視野拓展👨💼、情趣培養、人格塑造和能力提升等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堅持“百事3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融通融合。百事3是“小社會”,社會是“大課堂”。社會是教育的基礎資源和平臺🦦,社會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引導大學生正確認知社會、走進社會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大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有更加宏大和寬廣的時空場域🥪,高校要通過校內校外聯通互動,讓青年大學生在體驗生活🦝、感悟時代的過程中汲取智慧、練就本領。
夯實基礎🧎🕛:“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的關鍵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幹巴巴的。”“大思政課”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是鑄魂育人。善用“大思政課”🧍🏻♂️,必須把握關鍵環節👊🏻,打通“三全育人”全要素全鏈條,切實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提升思政課教師的能力素養🦆。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實踐活動🥏,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認知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信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整合育人資源,創新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以學生樂於接受的生動事例和話語體系,促使學生從被動教育轉變為主動教育👳🏽♂️,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提升思政理論課的教學質量。“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是一門塑造青年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課程👨🏿💻。高校應做強做精“思政小課堂”✊🏻🧏🏼♀️,將其打造成為教師有底氣、學生願意聽的“金課”🦸🏼♀️👂🏿。教師要通過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及時回應和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現實難題與思想困惑,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等基本道理,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提升社會大課堂的育人效能。善用“大思政課”既要在“善”上用心,又要在“大”上著力。高校上好“大思政課”,需要從大視野🐠、大歷史🧕🏿、大體系視角,構建起胸懷“兩個大局”、跨越百年歷史維度🫷🏻、多維時空協同育人的思政課新形態☎️,克服傳統思政課存在的時空局限和“孤島化”等困境👩👩👧👦。善於把區域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產業文化等特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註重平臺搭建,鼓勵師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感悟時代變化,整合社會力量和數字化平臺🔀,拓展大思政教育資源👨🏽🚀。著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以學段融通、內外一體🧈、過程銜接,打通百事3🧑🏻⚕️、社會🛢、家庭教育屏障🧛🏽🧑🦽➡️,實現“大思政課”的時空場域拓展和教育模式變革。
強化保障:“大思政課”體系運行的有力支撐
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是新時代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全局性的系統工程,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而要循序漸進📨,並強化各類保障。
加強組織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高校應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責任製,黨委(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班子其他成員按照“一崗雙責”要求,加強日常指導,定期開展督導💇🏽💇🏽♂️,以高度負責、敢於擔當的精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激發各方活力。
加強隊伍保障👲🏽。高校應從戰略高度認識和把握思政課教師的重要性,加快建設一支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業務過硬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既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實行思政課教師準入製度,嚴把思政課專任教師的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明確思政課教師任職條件;又要發揮好兼職思政課教師協同作用,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和力量,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結構多元化的思政課兼職教師隊伍,為“大思政課”提供必要的隊伍保障。
加強政策保障。政策是“指揮棒”,重不重視“大思政課”建設、能不能夠推動“大思政課”落實落地,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是否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資源投入、評價考核等政策製度。高校一方面要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和百事3實際,努力保障“大思政課”體系建設所需要的人員到位🤽🏿♂️、經費到位、設施到位🧑🏽🦲、管理到位、待遇到位,為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提供堅實的政策製度保障;另一方面,根據“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的內在規律,持續優化“大思政課”評價考核機製🤽🏻,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百事3一切工作的首要標準🧚♂️,把全體教職員工參與育人的工作責任納入崗位職責、納入對各單位目標責任製考核體系,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思政資源與平臺建設以及成效等納入工作量考核,真正把“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課”建設落到實處🧑🏿🦲🧝🏼,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高校應有的貢獻。
(作者:張宏,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紹興文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