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經濟業務活動常見內控風險點
預算業務
1.預算編製環節🦠:預算編製程序不夠規範,預算編製依據不夠充分🧑🏻🦱,預算編製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基本支出預算計算不夠準確,內容不夠完整😫。項目支出預算不夠詳細,費用選取標準和經費測算總額偏高。預算項目界定模糊,明細項目不夠細化,立項程序不夠規範。績效目標設定不夠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可實現性較差👗,導致預算編製質量不高。
2.預算批復環節:預算分配方案不夠合理🥹,或未經過恰當審批⚖️,可能導致降低資金使用效率。
3.預算執行環節🪷:預算執行申請未經過恰當審批,導致預算執行不恰當👨🏽🚀。事項執行前未經預算審核,可能導致無預算或超預算執行。未按要求進行審核,可能導致資金支付不真實、不準確😏、不合法🏇🏿、不合規。預算執行與工作安排😫、工作時間不夠同步,可能導致預算執行先松後緊或資金出現結余。
4.預算調整環節:預算調整事項未經恰當審批,可能導致不必要的預算調整👨🏼🎤。
5.決算編審環節👨🏿🦳:決算報表編製不及時、不準確🦌💃,可能出現合規性風險。
6.財務信息公開環節:信息未經過審核審批🛏,數據不夠準確,可能引起誤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收支業務
1.支出結構環節🧙🏿:缺少清晰、合理的經費支出結構,不能準確🆑、客觀反映對單位各項經濟行為的管控,可能導致單位經費支出混亂,資源浪費或無效配置💂🏿♀️📞。
2.支出範圍和標準環節:主要經費支出內容及其用途缺乏規範,可能導致經濟活動的混亂。經費支出金額缺少明確的標準💆🏻♂️💻,可能導致經費支出失控。
3.歸口管理環節🧑🍳:經費支出缺乏歸口管理部門,不能明確各項經費支出的管理責任😏🥄,可能導致經費支出缺乏有效管控。
4.資金支付環節♞:資金支付單據不明確,使用票據錯誤,混淆經費性質,加大了資金風險🗑。沒有設置經費支出審批權限,或者權限設置不合理,可能導致管理職責不明確👨👦👦。經費支出事項的事前審批程序缺失,可能導致資源的浪費或無效。資金支付事項不真實、不準確🧑🏽😼,可能導致資金浪費或不恰當的支出。資金支付事項不真實、不準確,可能導致資金浪費或不恰當的支出🫄。資金支付不恰當🧒🏽,可能導致資金支付錯誤造成損失🧗🏻🚴🏿♂️。
5.招待費、出國經費、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管理環節:未按規定的內容和用途進行支出,可能導致支出事項混淆,造成不必要的支出👽,影響報表的準確性。未明確支出標準,可能導致費用增加,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費用報銷未經過適當審批,可能導致不合理的支出🔱。
6.課題費管理環節🌄:未明確支出標準,可能導致費用增加,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課題費未經過結題便支付尾款,可能導致課題不能及時有效完成。課題研究過程中,聘用勞務人員或對外委托單位選擇不當,可能導致課題研究質量下降和資金使用效能降低。
7.會計檔案管理環節:會計檔案未得到妥善保管,未經批準被隨意借閱👰🏻、抄錄、拍照、公布、復製、翻印,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內容泄漏🧏🏻♀️。
采購業務
1.公開招標👱🏿♂️:
(1)立項審批環節👩:采購項目未經適當審批🏩,可能導致采購程序不合規或采用了不合適的采購方式。
(2)招標文件製作環節:招標文件未經適當審核🧜,可能出現法律上的瑕疵或者不能準確體現采購需求🏃➡️。
(3)開標與評標環節🔣:開標與評標未能滿足相關法規要求,可能導致程序不合法、結果不公正或出現腐敗問題。
(4)招標失敗環節:招標失敗後,未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可能導致采購工作延誤或者采購程序違規🌤,影響工作正常開展和預算進度執行。
(5)中標結果確認環節:中標結果未經過適當確認程序或者未按規定公布🚀,可能導致采購程序出現法律瑕疵。
2.邀請招標🫄🏼:采用了不合適的邀請程序或方法🥤👆🏻,可能導致邀請了不合適的投標人或出現舞弊腐敗現象。
3.競爭性談判:采用了不合適的談判程序或方法,可能導致談判結果不公正或出現舞弊腐敗現象😿。
4.單一來源采購和詢價采購:采購項目未經過適當審批,可能導致采購程序不合規或采用了不合規的采購方式。
5.協議采購🟰、定點服務采購和零星采購:詢價程序不合理,可能導致未能選擇最優供應商或出現舞弊腐敗現象🧑🏻✈️。
實物資產業務
1.固定資產配置環節:固定資產的配置程序不夠合理,或未經適當審批👏🏽,可能導致資產超標配置或者其他不合理配置。
2.固定資產采購環節🟣🧘♂️:固定資產采購需求不夠合理👩🏻🎓,或未經過適當審批👩👩👦👦,可能導致資產超標準、超數量采購或者其他不合理采購。
3.固定資產驗收入庫環節🏵:固定資產驗收入庫程序不夠規範➡️,可能導致資產質量不符要求或者資產記錄不及時、不準確。
4.固定資產出庫環節🌺:固定資產出庫履行手續不全或記錄不及時,可能導致賬實不符🪃。
5.固定資產回收環節:固定資產閑置時未能主動交回資產,導致資產丟失或使用效率降低。
6.固定資產盤點環節✥:固定資產長期不盤點🥴,出現丟失🙆🏿、毀損👧🏻,造成賬實不符或資產貶值嚴重😕。
7.固定資產處置環節💷:固定資產處置未經適當審批✊,處置不當或者違規處置🥱,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處置收益減少、資產使用效率下降或出現腐敗現象。
合同業務
1.合同文本擬定環節:合同文本表述不當,內容要素不完整📸,權力義務不明確🦸🏿,不能真實準確反映業務需求或者未能合理明確權利義務😶🌫️,從而導致不當執行或出現合同糾紛。
2.合同審查環節:合同文本未經適當審查,可能出現重大錯誤或疏漏🛌🏼🏄🏽♂️。
3.合同審批與簽訂環節:合同簽訂未經適當審批,可能導致未按審查後的合同文本簽訂合同。
4.合同履行情況統計環節🍡:未對合同的訂立🙆🏻、履行和變更等情況進行統計和監督,可能導致相關業務未完全按照合同履行,容易給單位帶來損失。
5.合同變更或解除環節:變更或解除合同未經適當審查,可能出現重大錯誤或疏漏🦧。變更或解除合同簽訂未經適當審批🛂,可能導致未按審查後的文本簽訂合同6️⃣。
建設項目業務
1.項目建議書審批環節:項目建議書內容不夠完整,理由不夠充分🧚🏻♀️,項目投資概算和進度安排不夠協調🦕,可能導致資金浪費、工期延長🧂。
2.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環節🛕:缺乏可行性報告、可行性報告流於形式或可行性研究的深度達不到質量標準的實際要求,可能導致無法為項目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據🪓💆,決策不當將使得預期效益難以實現👩🎤,甚至項目失敗。
3.招標文件設計環節📳:招標文件未經適當審核,可能出現法律上的瑕疵或者不能準確體現項目建設需求。
4.開標與評標環節:開標與評標未能滿足相關法規要求,可能出現暗箱操作,導致程序不合法、結果不公正或者出現腐敗現象。
5.初步設計概算環節💿:設計方案不合理、設計深度不足等問題,可能導致建設項目質量存在缺陷、投資規模失控以及投入使用後運行成本過高。施工圖紙設計工程信息造價不對稱🕺🏼,概預算脫離實際🙋🏿,技術方案未能有效落實、設計標準引用不當、設計錯誤或存在缺陷、設計變更頻繁等問題,可能增加建設項目管理的質量風險和投資風險。
6.建設過程環節:施工現場管控不當,施工方案不科學,施工組織不合理,項目變更審核不嚴格、工程變更頻繁導致的工程質量出現缺陷🎋、預算超支🛌🏼、工期延誤等風險。工程物資采購、收發、保管、記錄不完整,材料質次價高引起的成本風險。
7.竣工驗收與決算評審環節:竣工驗收不規範,把關不嚴🧂,可能導致工程交付使用後存在重大隱患,虛報項目投資完成額、虛列建設成本或者隱匿結余資金🧒,未經獨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可能導致竣工決算失真。
8.資產移交環節:項目完工未及時辦理移交手續🚿,可能導致國有資產受損的風險。
9.項目資金結算環節:建設項目價款結算管理不嚴格,價款結算不及時,項目資金不落實、使用管理混亂可能導致工程質量低劣、進度滯後或中斷的風險。工程款未按工程進度比例支付或未足額扣留工程質量保證金,可能失去對施工單位的牽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