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下午三點,戲劇影視系在第三會議室成功召開黃梅戲《徽州女人》座談會🙆🏽。座談會由吳彬老師主持,相關專業老師、黃梅戲表演專業無課的學生參加此次會議。
師生們從臺前討論到臺後👩👦👦,討論了關於《徽州女人》這部戲的歷史背景📔,從而延伸到明清時期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女人的社會地位,討論了戲中演員對人物角色的把握,情感的拿捏🧒🏿🎾,身段技巧和舞蹈的結合💆♀️。以及這部戲的燈光🫳🏿、舞美、道具的綜合運用等等。
會上老師們頗有風趣的引導,打開了很多學生的思想🌲,同學們各抒己見,以下是幾位師生的發言實錄🪠。
汪婷婷同學表達了她對這部戲的整體看法👳🏽♂️,她認為這部戲是現代戲曲👨🏿🔧,因為是傳統韻味和現代審美的融合💆🏿,傳統韻味包括創作背景、唱腔、身段、服飾、妝容等🎐,現代審美包括舞美、燈光、身段中運用舞蹈元素🏀,可見戲曲也與時俱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以能綿延至今。
姜天池同學表達了他對韓再芬老師對角色人物情感的看法,他認為韓老師的表演出神入化,能把十八九歲的花季少女演得活臨活現🪟,還有唱腔的圓潤動聽,意識到藝術之路貴在堅持與努力。
余孝益同學表達了他對這部戲作者的創作意圖的見解,他認為明清時期處在封建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低下🦵🏽,徽州女人沒有讀過書,文化程度低,苦等丈夫三十余年歸來🆑,她想出去,走出落後的村莊卻被很多因素所阻礙,作者想通過這部戲批判當時的現實社會,諷刺當時的封建思想。
鄒榮學老師講解了這部戲道具運用的幾個細節,井臺、雨傘。長辮子、小青蛙都有著不同的寓意,小青蛙是徽州女人的象征,向往走出去卻又無能為力,井臺代表封建社會對女人的一種束縛🙎🏼♂️,而雨傘、長辮子則代表女人對丈夫的一種思念和精神寄托🦹🏽♀️。
最後本次座談會在吳彬老師的主持下完滿結束,戲劇影視系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註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組織學生去劇院看戲,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我想我們的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明天會更好。(撰稿7️⃣:汪婷婷)